大安堂講台、靈修信息

標題/20100509大安堂主日證道    編號/411    公布時間/Mon May 10 23:37:03 2010
作者eli    作者網址http://
 

『在基督裡的恩召』以弗所書4:1-10

首先,我要先祝在座每一位媽媽,母親節快樂。

我們今天讀的聖經中,有一個重複出現的字,叫做『蒙召』。這個字很適合用在「母親」的角色上,在聖經中「蒙召」這個字有「呼召」和「稱呼」的意思,最常用的就是指「願意被上帝分別出來,願意實行上帝所賦予使命的基督徒」,母親是一個被分別出來的角色,執行了養育兒女的使命,雖然在養育兒女的工作上,父親也承擔了許多責任和工作,但在母親的身分中,有許多無可取代的事,只有被稱為「母親」的人可以完成。每一位母親,是值得我們致敬的。

對基督徒來說,「蒙召」是重生得救的代名詞,在這個特別的代名詞中,我們看見基督徒的得救有三個意義,首先、基督徒的得救是被動的,必須有高過人的上帝施行拯救,人才有機會得救,但基督徒的得救又是主動的,上帝並不會強迫人接受,是人自己的決定,才能使上帝對人的拯救發生作用,所以「蒙召」是人心甘情願的情況下才會發生。第二個「蒙召」的意義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得救,只有那些相信、順服、而且有行動證明的人才會得救。第三個意義和我們基督徒的生活有關,成為基督徒的人是進入一種特殊的身分,為了執行某些特殊的任務。基督徒的特殊任務是什麼呢?保羅說:『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

昨天我搭計程車時,經過一段正在施工的捷運路段,那個計程車司機突然嘆了一口氣說:「這一條路線快要完工了,臺北市的捷運路線越來越多,自動化的工作也越來越多,住在臺北市的人不知道還有什麼工作可以做。」我看了一下那個司機,他已經有點年紀了,再從車窗看出去,滿街的計程車有不少是空車。

昨天我陪宋媽媽一家,把徐伯伯的骨灰送進納骨塔,我們到了以後,在等的時候,協助的葬儀社員工在停車場和我聊天,這個葬儀社是專辦基督教儀式的公司,所以他們的員工全部都是基督徒。那個協助的弟兄說,他認為將來最「夯」的工作是當牧師,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因為世界上的問題越來越多,需要很多牧師來處理。」我不知道這位弟兄這麼說的用意是什麼,但把他的說法和那位計程車司機所說的話串聯起來,剛好顯示出大部分人的想法,常常看見自己做不了什麼事,卻認為很多事是別人可以做的。

保羅說:『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這句話裡面哪個字是最重要的?「蒙召」嗎?還是「行事為人」?我認為是「相稱」。如果基督徒不明白上帝對人的心意,在行事為人上就很難做到上帝的要求,我們中文聖經用「蒙召的恩」翻譯原文中的「呼召」這個字,表達出原來人能夠做到上帝所要求的事,並不是因為我們自己多行,而是因為有「恩典」可以幫助我們做到。

有許多弟兄姊妹忘記了上帝的恩典有多大,覺得自己得不到這些恩典,需要牧師、傳道、更屬靈的弟兄姊妹來幫忙。其實上帝的恩典除了透過別人給我們以外,上帝的恩典也要透過我們自己得到。希伯來書五章(13-14節)說,基督徒要長大成人,不要做只能吃奶,不能吃乾糧的嬰孩。我們必須承擔屬於自己的成長責任。

最近看到兩個新的稱呼,一個叫「慣寶寶」,另一個叫「慣老闆」。「慣寶寶」是企業的老闆感覺現在的年輕人,從小在家裡被父母慣壞了,出社會只想找「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有人很不服氣這樣的說法,反擊說,現在老闆對待員工都想「速成、事多、不支薪」,意思是不給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時間成長、要求做太多的工作,又沒有加班費,另外還要政府減稅、優惠,欺壓勞工還揚言把工廠遷到中國,猶如被政府慣壞的老闆。雙方的說法都有道理,這本來就是一個通則,過度保護的結果,往往不會叫人或企業更強壯。但不管是「慣寶寶」或「慣老闆」都希望繼續得到保護。上帝造人時,已經把足夠面對問題的能力賜給人了,祂會透過人與人的互助,讓人有一個成長的過程,但目標還是要人能夠成為可用之才。

陪讀班最近有很多詢問電話,要把孩子送來。我問那些希望把孩子送來陪讀班的人,是從哪裡知道我們教會陪讀班的。這些打電話來的,大部分都不是學生的家長,而是不同機構的社工,他們從社會局收到公文,知道我們這裡願意幫助弱勢家庭的學童做課輔。這些求助電話,我並不是照單全收,我必須衡量我們教會的能力來決定收學生。有一個電話是媽媽打來的,她說要為她的孩子報名暑假時來陪讀班,我問她孩子讀幾年級,一開始她只說是低年級的,我再問她孩子上一次的考試分數是幾分,這個媽媽說她沒有考試,我說怎麼會沒考試呢,現在是下學期了,就算是小學一年級,也都有期中考了。這個媽媽說她的孩子三歲多,是幼稚園小班的,我告訴她我們只收小學以上的孩子,她說是她的社工叫她來找我們的。

另一個詢問的電話,是一個智障者家長協會的社工聯絡的,她幫她的個案尋找課輔的地方,她描述那個孩子除了數學以外,其他科目的學習都正常。我答應她帶學生來談,結果這個孩子去年就來過了,我讓他試了一個禮拜,發現他需要專業的特殊教育資源協助,我們這裡沒有能力幫助這種孩子。那天和那位社工談話,發現是那位社工自己在求助,他個案太多了,想找人分攤他的工作。

什麼是與「蒙召的恩」相稱的「行事為人」呢?第一、我們要知道自己的決定是什麼,基督徒生命中最重要的決定就是回應上帝的呼召,接受耶穌基督的救恩,幫助自己勝過生命中,那些攔阻著上帝創造你我時,命定我們能夠做出來的事,這些攔阻有的是犯罪,有的是軟弱,也有懶惰不負責任的生活態度,基督徒和別人不同的地方,就是能承認自己會犯罪、會受到引誘、會軟弱退縮,所以做了一個這樣的決定以後,承認自己所有的問題,然後接受上帝的幫助。

第二、既然決定要信耶穌了,就開始要求自己成長,能夠達到上帝對我們個別的心意。在基督徒的信仰中,要追求三種成長,第一種是和上帝關係的成長,這種成長在參加聚會、個人的靈修生活、在持續的讀經禱告中得到成長,在生活的大小事情上經歷上帝的作為。

昨天有一則新聞,開始看時覺得怪怪的,但仔細一想,是非常合理的。在西螺有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孩子,他們全家都是基督徒,但因為父母都生病,是一個家境很困難的家庭。這孩子的學校有個活動,叫孩子開一張「母親節的支票」,寫出想送媽媽什麼禮物和說明原因,後來這個孩子所寫的被一位佛光山的法師看見,就幫助他實現這個願望,送了一台新的冰箱給這家庭。記者寫這個報導的標題說:小四生向耶穌祈禱 佛祖聽到了…。這標題看起來似乎有點諷刺,但我們從上帝掌管一切來理解這件事,我們可以說,佛祖是聽上帝命令的,差遣佛光山的法師去實現這個孩子的願望。

第二種基督徒要追求的成長是人際關係的成長。2-3節說:『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謙虛、溫柔、忍耐、寬容、和平都是維護人際關係的態度。人際關係永遠是相對的,人與人之間的問題不會是單方的。

上個禮拜有一個陪讀班孩子的學校導師到教會來找我們,那個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事情,這個老師處理他的事,耽誤了他到陪讀班的時間,說是要帶他來教會,其實是很想來找我們談談,也了解這孩子在我們這邊的情況。這個孩子有點特別,比較常被欺侮捉弄,那天發生了類似的情況,這孩子的同班同學,認為他找一票高年級的學生,回自己的班級算帳,結果老師調查時,那個孩子說他只是找人幫他把被同學堵起來的門打開,讓他可以回教室。這個老師把雙方找來對質,但孩子各說各話,都說對方不對。我很可以了解這老師的痛苦,因為陪讀班也會發生這種,起衝突後各說各話的情況,因為他們都是小孩子。

成年人和小孩子在處理人際關係的問題,應該是更成熟理性的,但這位老師說,他班級的家長有因為排斥這孩子,而串聯其他家長要這孩子轉學,而這老師因為比較願意幫助這個比較特別的孩子,被家長向學校要求換導師。

我們常在新聞中看到各式各樣的社會問題,也許問題只有一個,沒有長大的成年人太多了。當我們看見社會中層出不窮的問題時,應該有的反應是,我要在處理人際的問題上長大,有更多謙虛、溫柔、忍耐、寬容、和平的態度。

第三個基督徒要追求更大的服事能力。第8節是引用自詩篇68:8節,保羅說:『他升上高天的時候、擄掠了仇敵、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這節經文被保羅修改過,詩篇原文是:『你已經升上高天、擄掠仇敵、你在人間、就是在悖逆的人間、受了供獻、叫耶和華 神可以與他們同住。』

詩篇描寫的是一個君王得勝歸來,他從錫安山的上坡路走進聖城,在街道上帶著用鎖鍊綑綁的俘擄遊行,彰顯他的勝利,然後從失敗者接受貢品。保羅借用這樣的場景,把仇敵比喻為世界,上帝勝過世界,把原本屬世界的能力,賜給屬於祂的人。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4:12說: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就當求多得造就教會的恩賜。』有許多弟兄姊妹,以為要參與教會的服事,必須先受裝備和訓練,而沒有服事。但事實上,每一個基督徒都可以把所有在社會上工作的能力,轉化運用到教會的服事工作上。有服事和沒有服事的差別,不是因為能力的問題,而是意願的問題。我們在求更多恩賜的同時,也要求上帝給我們服事的機會,只要肯,上帝就會給。

在基督裡的恩召,要幫助我們和上帝的關係更好、在人際關係上更進步、服事的時候更有能力。願上帝祝福我們,活在基督的恩召中。

 
作者來自/61.216.153.154

上一篇    下一篇    回公佈欄


回首頁

 


── 本公佈欄程式由信望愛資訊中心與高雄醫學大學電算中心共同開發 ──

信望愛全球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