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千萬於無形---
參加秋季會友代表大會感想
24日代表中壢堂參加聯會秋季會友代表大會,會中曾對於討論議案曾多次建言,會後整理如下,希望未出席會議的宣道會友也能了解秋季大會的討論內容。
此次秋季會友代表大會共24堂會出席,應到65人,實到人數最多時59人(有人遲到也有人早退),其中具牧師、傳道、師母等全職同工身分者約30人,佔會友代表1/2,按理說會友代表應該以非全職同工為主,如果全職同工比重過重,其實就等同於是聖工研討會性質的會議,所謂「會友代表」的成分就少了許多。
本次會議重點在各部門2010年度事工計劃報告及預算審查,分別如下:
(一)傳道人培育部(楊主任委員)
傳道人培育部意旨在栽培傳道人,因此有補助傳道人購書費用63,000元,其他參加國際會議差旅費、會員會費46,000元跟培育傳道人並沒有直接關系,應該列在聯會行政費用項下;牧家及牧家家屬的婚喪喜慶慰問金25,000元其實也不應該放在傳道人培育部經費項下,比較適合列在福利基金部。
(二)傳道事工部(馬副主任委員)
傳道事工部的主要工作是扶助本地傳道事工,開拓教會,因此各教會所繳交的建堂基金應由傳道事工部負責管理。2010年編列預算有:聖工研討會20,0000元,是供各堂會牧者同工開會所用,中西同工聯誼聚餐、牧者輔導交通費等多半經費用於聯誼,似乎是與傳道事工部設置宗旨(幫助弱小教會發展、開拓新教會)無關。
(三)差傳事工部(楊執行委員)
差傳部2010年編列950,000元,國外培訓及支持宣教士佔90%,參加或舉辦差傳會議佔10%,從分配比例上可以看出聯會只做國外宣教,不作國內宣教,國內宣教的工作留給西差會做,這樣本末倒置的作法是不正確的,至少要維持國內50%-國外50%的比例才算是正確的,不能說容易作的自己做,難做的留給老外去做。
(四)宗教教育事工部(王執行委員)
宗教教育職掌培育各教會聖工人才,因此工作的對象為各教會會友。2010年度僅編列預算52,000元,其中12,000元邀請家庭退修會講員費,另外40,000元出版慕道班手冊1,000本。僅安排二項事工似乎難以對全國各堂會聖工人才培育產生多大助益。
(五)文字事工部(賴執行委員)
文字事工部職掌:藉文字報導台灣宣道會聖工實況,聯絡各教會,傳遞負擔。
文字部2010年編列15,000元發展網路事工,方向是正確的,另外編列60,000元印刷2011年週曆手冊其實功能不大,一來目前坊間纇似產品已經凌琅滿目,聯會無需把資源重複使用在此,二來各堂會的聯絡電話、信箱其實早已公佈週知,有心要查也不困難,實在無須再加印在紙本上,聯會花費鉅資用在功能不大且已有其他替代方式的工作項目,實在是很浪費。
(六)青年事工部(葉執行委員)
青年事工部的目的在策劃聯合性青年事工,增進各堂青年音樂、佈道、聯誼。編列宣青網站(部落格)1,000元,配合家庭全人成長營辦理門徒營150,000元,牧家子女聯誼、大使命團契、各區聯誼、詩班觀摩等45,000元,立意尚佳,可惜經費編列不足,只能支應執委到處走走看看,辦不了什麼事情。
(七)婦女事工部(容執行委員)
婦女部每年的重頭戲就是辦理全省退修會(現改名全人成長營),大約耗資800,000元,連同宗教教育部、青年部的配合性活動,花費近佰萬元,當然這樣大部頭的活動很容易被人拿來當政績,得到內政部獎助,但是實際上3天2夜不到48小時的營會難道有這麼重要,其餘362天台灣宣道會的婦女團契(姐妹會)跟聯會的關係如何推展?聯會有把資源分配到各堂會的姐妹會嗎?把資源過度集中在單一事件上如果效果不佳,其實也是浪費。哪一年如果不辦全人成長營,把經費分配給5個國內外短宣隊去做差傳,可能效果會比較好。
(八)福利基金部(屠執行委員)
福利基金部只做一件事就是負責傳道同工的退休金提撥及福利管理,由於銀行利率偏低,聯會理財方式偏向保守,因此近幾年節節敗退,傳道同工能享受到的福利其實很少。為因應自99年1月開始實施之勞退新制,需改變目前由同工、堂會、聯會1:1:2的分擔方式,改由聯會全額負擔,為此,需再提高上繳福利基金的比率,或是改由各堂會自行負擔同工之勞退費用,經過詳算之後,發覺由堂會自繳方式比較划算。
福利基金部的預算是唯一正確方式編列的單位,歲入=歲出,而且條列清楚,顯示屠執委年紀雖大但是腦筋仍然清楚。
(九)財務資源部(林執行委員)
財務資源部職掌聯會及各堂會財務會計,編制聯會預算。建議爾後彙編聯會預算時,應該遵循預算編列原則,至少要做到預算平衡編列。有代表表示神國事工部受預算框列限制,但是如果沒有歲收怎有金錢可供辦事,事工(業)做的很大固然是好事,但是也要相對募得足夠的費用,財務部應設法開源並做好相對應的財務管理。
以下是對於財務資源部的建議:
(1)洽聯會會計師了解單位預算編列原則,包括科目、編號及格式,分歲入及歲出二部份並列。
(2)自籌經費應詳列籌款方式(如報名費收入)。
(3)平均分配各部門資源,避免預算編列強弱懸殊(上百萬元部門V.S十萬元以下的部門)
(4)評估各部門執行情形及效益。
(5)了解各堂會不動產借貸狀況。
(6)尋求國外財務支援可能。
(十)宣道神學院(關董事長)
宣神2010年編列預算444萬元,其中用於薪資、房租、設備耗材、員工福利佔88%,學生獎助金、圖書設備佔5%,其他活動費用7%。目前神學院專任教師僅3位,學生數亦僅9位,在經費短缺、師資不足的情形下,會產生邊緣化現象,學生會選擇師資充裕、學生數多,有立案準備的大學校就讀,雖然收錄部分高中畢業生入學,但是如果未來的學籍無法被教育部承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國內神學院林立,猶如佛教各據山頭,為了堅持道統打死不退,結果只見日暮西山。宣神如果拿掉四重福音,跟國內其他神學院有何差異,宣神的畢業生真正實踐四重福音者幾希?堅持宣道神學院的道統究竟是絕對的必要還是只是個人的堅持?站在一個宣道會會友的角度來看宣神,心中的疑問源源不絕,一個弱小的宗派,還有餘力去支撐龐大的家業嗎,資源不能集中,不能有效率的做事,縱使家財千萬(指的是聯會全年度預算,含宣神),但是看起來不過只是用在教牧同工的福利、聯誼、交通、及神學院房租、鐘點費上面,跟26個堂會眾多肢體有多大的關係?宣道會幾十年來數億元的資源流水般的花用,在台灣宣道會的歷史上能不能寫下一點足堪告慰的紀錄呢?
-------------------------------------------------
化千萬於無形,是我參加此次秋季會友代表大會的最深感觸,也有深深的罪惡感,脫節與脫軌,是我對聯會的印象。曾經想過,如果有一天撤掉聯會辦公室,解散執委會,大家脫離聯會的束縛,各自經營自己的家園,把教會顧好,一年沒有聯會,教會未必會倒,三年沒有聯會,大家不會感覺不好,五年十年沒有聯會,大家也都會習慣了,在這個扁平化的管理時代,聯會這個層級應該可以免了,區域化的聯盟應該會更有效率,俗話說的好「遠親不如近鄰」,純宣道會血統的組織如果效果不彰,倒還不如隔壁的長老會、聖教會。
(文責自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