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有許多父母因為擔心小孩長不大、學不快,就自己幫孩子攬下許多工作來做,只希望小孩只要把書唸好就好,其他的事情都不要去碰,這中國人的教育通病。同樣的思維也發生在台灣教會界,特別是台灣宣道會。
聯會目前7位執委之中絕大部分都是具有教會全職同工身分的牧者,連即將改選的婦女部長6位候選人也清一色是師母,好像整個聯會組織就是牧者工會的附屬版,這樣的治理模式給人感覺相當不好,真的台灣宣道會都沒有其他會友可以擔任整合性的行政事務?非要由牧者們來兼職不可?
千萬不要說你們也是千萬個不願意啊,當神的僕人可是沒有這樣的理由。
從整個教會歷史來看,牧者應該專心於教導牧養,不要去獨攬教會事務。
舊約時代,以色列人在宗教上的領袖是先知、大祭司,另外在軍事及行政上的領袖是士師、君王,二者在職務上並無交疊。祭司系統是由神的命令而來,專職於帶領以色列百姓在敬拜、獻祭及宗教禮儀、督責指罪方面,先知與祭司不會因為國勢衰微而自告奮勇擔任行政首長。
新約時代,使徒保羅及耶穌的入室弟子彼得、雅各、約翰都成為傳福音的使徒,按時分糧供應各地信徒,將基督福音的真理完完全全的教導眾人,使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他們沒有將教會的行政事務攬在身上,甚至連懲戒的權炳也都交付給各地方教會自主,彼得並不是歐亞教會兼耶路撒冷總主教,保羅也不是宣教部長。
神給牧長們的托付難道不是在牧養群羊、訓誨安慰嗎,曾幾何時開始都出來當部長了?
教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敗壞了?難道不是從原本應該要牧養的人變成是具有管理職責身分的行政人員開始的嗎?西元五世紀以前的教父基本上還是維持著宗教領袖的獨立性,著書立說,循循善誘。五世紀以後,東、西羅馬帝國分裂,西羅馬帝國將政治參入宗教內,藉著宗教行治理之實,從此,教會進入了黑暗時代,教會成為權利庇護的打手,財富徵斂的工具,主教、修士忘記天賦傳道的神聖使命,改向派系靠攏,因此,教會的版圖日漸縮小,異教(回教)勢力日漸侵蝕,甚至產生宗教的混淆不清。
今日國外的福音派教會泰半都已經不再看見教牧人員身兼行政職務(除了少數需要代表性的職務之外),台灣的長老教會受到英國長老會的影響,在140年前開始就是由信徒治理教會,傳道人只負責傳道牧養,開拓教會,100多年來發展成為1200間教會,30萬信徒規模,超過台灣基督徒總數50%以上。國語教會近年來也急起直追,比較蓬勃發展的地方教會已經自覺牧者專一祈禱傳道的必要性,教會的治理工作全由長老執事負責,雙方會在固定的時間進行交流協商,以確認均朝向相同的標方向前進,因此,可以從中發現,這些非傳統宗派近10年來在教勢上有非常大的進步。
牧者們授職時從神所領受的托付是什麼,是否已經完成了,所牧養的羊群,是否已經飽足肥壯,如果還沒有,那才是所應該努力的目標,聯會的日常事工交給幾位教會領袖來規劃就夠了(其實也沒有太多事情),一些固定的班底來做就綽綽有餘。台灣宣道會應該屏除50年前的舊窠臼,鼓勵信徒治理教會,擔任(長)執事會長,牧長們應遵照聖經的教導,專心祈禱傳道事業,在真理的教導上互做師傅,按照聖靈的感動將純正的話語藉著生命見證出來,我相信台灣宣道會將來的復興不是因為聯會的事工,而是由於會友能從牧養他們的人身上領受到基督豐盛的救恩使得生命得到改變。
我希望聯會除了主席、副主席二項具有代表性的職務是由牧師兼任以外,其他事工工作都改由常任的總幹事及秘書處志工來擔任,並且鼓勵會友來擔任聯會日常事務處理,特會及營會可改由堂會來輪流主辦,訓練的聚會由神學院辦理,制度改變未必是壞事,也許會出現更好的果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更何況是已經有這麼多的證例可供依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