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將高雄市前鎮區土地賣給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興建貧民住宅,卻發現衛理賣給建設公司蓋大樓,提告求償。台北地院判決,衛理公會應償還價額新台幣6億多元。
判決書指出,財政部國有財產局於民國52年,將高雄市前鎮區多筆土地,便宜出售給財團法人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興建「福音新村」等貧民住宅及工廠,以收容難民,舉辦慈善救濟事業。
判決書表示,基督教衛理公會在民國63年間,將部分土地轉賣給建設公司,興建「三多高級公寓」。國有財產局發現後,要求衛理公會以補差額地價方式,買下三多高級公寓的土地所有權,其餘6筆土地不得再轉售,不過,衛理公會又將土地轉賣給建設公司興建辦公大樓。
國有財產局認為,基督教衛理公會違背當初申購土地以舉辦慈善事業為目的,在88年與衛理公會解約,提告要求將剩餘6筆土地移轉登記給國家所有,最高法院判決國有財產局勝訴定讞,衛理公會須將土地還給國家。
國有財產局再提訴訟,要求基督教衛理公會應依判決結果,償還當時拍賣土地價額8億2000萬元;但衛理公會主張,應扣除2億多元的土地增值稅等。法院最後判決國有財產局勝訴,衛理公會應賠償6億多元。(以上錄自100.10.12中時電子報)
/////////////////////////////////////////////////////////////////////////
教會領袖常常做出很多離譜的決定,造成教會的名譽受損。
還有一種情形是,是早期與政府的協議沒有留下紀錄及資料給接任者,造成以後的人不知道前面的承諾而做出錯誤的決定。
因此,教會的文書檔案是否已經建立保管系統越形重要,使教會的歷史及活動能夠繼續延續,接任管理者能明嘹前任的決策因素,做為日後遇事的重要參考。
以此案為例,民國52年時才低價承接國有土地興建簡易工寮,收容貧民,但是不到10年卻有有心人士仲介筐騙教會將土地轉賣給建設公司,誰圖利誰獲利應該可以查的出來。經國有財產局糾正後,又再次把土地出售給建設公司,明知故犯,這次應該不能再推說是受騙上當了。
按理說衛理公會不會不知道違法行為的後果,可能是輕忽了事情的嚴重性,也就是受騙+誤判情勢。衛理公會總會我去過,跟宣道會聯會差不多,不過就是會督1人+秘書2人,會督為牧師兼任,本身可能沒有什麼土地管理方面的知識及法律常識,可能只想到為了增加聯會的收益,卻做了違法的事情。當然,也許衛理公會可以提出6億的賠償金解決,但是勢必處理掉一些教產(包括光復南路總會現址),也會用不動產擔保借貸籌款。當然,從這件事的過程當中可以嗅得一些不尋常,就是有人從中得利,卻讓教會最後背上黑鍋收爛攤子。
教會的教產應該要忠心管理及運用,不能任由私人處置,目前各堂中教產仍有以私人名義登記之情形,是否應該要求改正,否則難保日後產生問題,造成教會醜聞躍上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