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認為一位忠心良善的僕人就一定是局限在為教會購地,積財~~當然教會能擴建,累積財富...不是不好~但教會因此而發生衝突,我想將來神就必定要討這筆帳~~教會這幾年也關注在購地建堂,但幾年下來,同工累了,彼此失去信任,最後也都出走了....購地建堂換來的代價~太大了....
※ 引述《王大伯》之銘言:
: (太25:14-30)
: 「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往外國去,就叫了僕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
: 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就往外國去了。
: 那領五千的隨即拿去做買賣,另外賺了五千。
: 那領二千的也照樣另賺了二千。
: 但那領一千的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埋藏了。
: 過了許久,那些僕人的主人來了,和他們算帳。
: 那領五千銀子的又帶著那另外的五千來,說:主啊,你交給我五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五千。
: 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
: 那領二千的也來,說:主啊,你交給我二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二千。
: 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
: 那領一千的也來,說: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
: 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銀子埋藏在地裡。請看,你的原銀子在這裡。
: 主人回答說: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你既知道我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
: 就當把我的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到我來的時候,可以連本帶利收回。
: 奪過他這一千來,給那有一萬的。
: 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 把這無用的僕人丟在外面黑暗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
: ////////////////////////////////////////////////////////////////////////////////////////
: 上帝很公平給他的每一個僕人都有恩賜,差別只在於恩賜的分別而已。馬太25章所描述的領5000兩銀的僕人與領1000兩銀的僕人只是恩賜不同而已,並不是指領多錢的比較有聰明,領比較少的比較愚笨。否則最後家主人不會斥責那領1000兩銀的僕人是「又惡又懶的僕人」,應該稱之為「愚笨的人」。
: 為甚麼家主人稱那不積極任事的僕人為「又惡又懶的僕人」?
: 希臘原文我不清楚,有的英語譯本翻譯成a bad and unready servant,中文的意思應該是「又惡劣且無預備」的僕人。為甚麼說他惡劣呢?原來他是明知故犯。他跟隨主人多年,按理應該了解主人的習性及要求,他知道主人很嚴格難搞,要求僕人把檸檬擠出最後一滴果汁,也就是今天講的公司老闆要求獲得公司最大的利益,但是這個懶惰僕人等老闆離開後就不甩這一套,堅持自己的想法,也不願意想辦法去達到主人的要求,寧可把這些金錢埋起來,只要帳面上沒有損失就好,也可以說是管理的心態太過於保守,只想守成不能夠創新。另外說到這個僕人沒有去準: 備面對所有的資源的運用,也許有人來向他透露有很多獲利的機會來臨,可以連本帶利的賺回來,但是這個僕人寧可錯失機會,不願意準備去投入,只想安安穩穩的在家享受,一切等主人回來再說,因為這樣的態度,當面對主人回來要交帳的時候,才發現別的僕人都收穫滿滿,而自己卻二手空空,滿臉愧色。
: 台灣宣道會在主的評價上是忠心又良善的僕人,還是又惡又懶的僕人?
: 當別的教會都在努力充分運用各項恩賜及資源的時候,台灣宣道會是否故步自封,躺著幹,與外界斷絕?
: 55年前香港宣道會在自己仍然軟弱的時候就差派工人來台灣開拓教會,當時有一批熱心的會友聚集在台北堂,後來宣道會差會人到錢到,開始在北、中、南三地購地建堂。按理說,宣道會當時有比別的宗派更好的資源、取得先機,理當迅速壯大發展才對,但是隨後的發展卻不如預期,過於保守的心態,只想安內不想壤外,近年來早被新興的教派趕過去,落在一個不死不活的境地。早年的資源有的因管理不當而消耗掉,也有因為投資錯誤而貶值,早年的人才也因為教牧山頭寡占而流失,教會經過漫長的70、80、90年代沒有突破性的成長,現在的教會管理人再努力�: ]還是離不開宣道會傳統思想的束缚,將事工看得比天還大,忘記神來是要尋找罪人,不是要來辦理事工給自己人快樂。宣道會也不太參與社會工作,把會眾捐籌的金錢花用在自己人的身上,所辦的活動都是自己人來參加,信徒永遠在吃初乳。
: 今天新興的宗派是在進行有策略的牧養,不是在做無成效的年度循環事工。月初時有機會前往四湖探望西差會宣教士,他們幾位宣教士分散進入雲林鄉間,以深耕在地的方式,寓福音於鄰里關係,沒有看他們在辦佈道會,但是藉著課間活動以兒童作為與家長的觸媒,藉著探訪、交談建立關係,在雲林鄉下很多時候福音就是藉著一人信仰改變整個家族。這樣的福音事工需要建立在持久及豐富的特性上面,不知道聯會是如何與西差會進行搭配的,有沒有做過這方面的效益分析及策略評估?
: 另一個例子是我日前拜訪一位中壢權能福音教會(愛修園)的肢體,藉著密集舉辦的特會,幫助許多軟弱者經歷聖靈的同在,他們強大的同工群(約20人)隨時隨地都能充分利用一週168小時,展開各種形式的聚會,絲毫不浪費教會的空間,有時幾乎每天每時段都有人在教會敬拜神,他們的同工不支薪,完全仰望神的供應。教會奉獻的金錢完全用在弟兄姊妹的身上,可以支付昂貴的租金,各式聚會設備,教材,甚至幫助軟弱者的生活供應。這樣的教牧模式有點像使徒行傳的共生方式,神也照著他的應許,把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就算是昂貴的租金(400坪)但�: O每個小時都在聚會使用的話,其實教會(含愛修園)的負擔也不會太重。
: 請問,這樣的教會增長有可能會遲緩嗎?短短2年就已經破300人了。中壢真理堂運用課輔特色,在中壢客運站樓上租屋設置教會,由於切合世代需要也經營得法,目前已超過千人正朝第二個千人邁進。
: 神曾經把能力、資源、人才都給過台灣宣道會,但是有人把這些都埋在土裡沒有把握機會增長,可惜了!教會如果要賺回5000兩,必須要善於治理,找出這個世代的需要當成是宣教的金鑰,找到宣道會的倍增特色,用全心全力去衝刺,或許主還能再容忍耽延一回,讓宣道會這個僕人還有機會省悟過來,加緊賺回主人交付的銀兩,免的屆時大家面面相覷,不知如何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