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標題/教會管理與戴明循環    編號/2057    留言時間/Mon Apr 30 22:46:07 2012
作者王大伯    作者網址http://

有念過管理學的人都知道戴明 William Edwards Deming 這個人,他所發明的【戴明循環PDCA】幾乎是管理學的入門ㄅㄆㄇㄈ,但是卻影響了整個世界的發展,尤其是日本。日本二戰終了國土殘破不堪,二顆原子彈造成25萬傷亡,天皇史無前例下昭罪己,是戴明拯救了日本。30年間日本從戰敗國脫胎換骨成為世界一哥,幫助日本打造創新及高質產品,成為經濟大國,反觀中國,由戰勝國變成東方不起,人民一窮二白,關鍵只在一個人身上。

大家都知道戴明循環PDCA循環,就是由:
P計畫(Plan)
D執行(Do)
C查核(Check)
A處置(Action)

四大步驟過程所構成的一連串追求改善的行動,透過事實資料的收集,擬定一個改善的行動(P),隨之執行該計畫(D),然後檢討績效(C),查核預定的目標是否已經達成(A)。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則進一步將整個方法標準化,以防止錯誤再度發生。面對經常反覆發生的問題,PDCA循環應始於查核(Check,C)階段,逐一進行CAPDCA等步驟;若是未曾發生的課題,則由計畫(Plan,P)開始。如此一來,PDCA不斷循環,改善後帶來新的作業標準,新的作業標準不久後又成為下一階段的改善目標,達到「止於至善」之境界。

日本產業界因為認真的執行品質進步的目標,並且管理階層願意放下身段虛心檢討,發現問題找尋解答,將品質不斷提升改進,以至於全世界都認可日本的產品品質。

教會是神國的工廠,但是品質如何?有人注重教會生產的流程及產品的品質嗎?

很多教會的牧者避談這一塊,將管理教會的責任推給神,美其名為神掌權,實際上卻是自己不願意面對錯誤的決策及承擔失敗的責任。神學教育機構也不削將世俗的科學引入。今天台灣的神學教育可以說是沿襲日本時代的填鴨式教學,在幾十個學分內拼命地將自以為對於牧會有幫助的基本科目(新約、舊約、希伯來文、希臘文、教會歷史、系統神學、講道學、基督教倫理……)填鴨給神學生,生怕學生出了校門後帶不動會友會讓學校無光。而很多牧者都說自己已經將時間、智慧、體力完全獻上,理當得著稱讚,但是神並不這樣認同,因為如果人是走在錯誤的道路上不自知,那才是神不喜悅的事,而牧者將教會帶進死胡同裡走不下去的確實大有人在。如果教會的牧者、長執能夠用上一點【戴明循環】的方法,我相信教會就能立即得到益處,有能力檢討自己的教會必定能看見神工作的軌跡,也必要滿足眾人心裡的渴望。教會的真理是永恆不變的,就好比是牛頓的三大運動定律一樣,但是福音的產品卻可以日新又新,變化無窮。教會如果死守恩典就好比人只信仰定律不會產出能幫助人的用品,即使有些微的產品但是卻沒有進步,一直停留在獸力動力及手工具的原始階段,效能及產品都不能幫助人。

請在夜深之時靜下心來自問,我的教會有增長嗎?
我的教會有吸引人的地方嗎?
我所服事的是內部顧客還是外部顧客?
他們滿意嗎?
我的產品一直停留在主日崇拜+兒童主日學+禱告會+小組+探訪而已嗎?
那些地方一直有問題卻沒有人告訴我?

教會有每年訂出明確的計劃嗎?夠具體嗎?可供評量嗎? (Plan)

長執們有依據教會的年度目標訂出有效的執行對策嗎? (Do)

教會有定期統計審查各項對策的執行成果及優缺點嗎?(Check)

統計後的資料有再回饋到原計畫的修正或是擴大執行嗎? (Action)

教會的牧者不能整天自己埋頭苦幹或是病急亂投醫,應該要花點時間在建立制度上才是王道,盼望神學教育機構也能將管理科學的觀念引入教會,即使只是最基本的管理入門ㄅㄆㄇㄈ,卻也總比完全無知、無能的在教會中亂撞來的好。當然最重要的是牧者要學習謙卑,承認別人比自己強,這樣才能夠發現問題所在,也才有改變修正的契機,因為如果PDCA只有Plan、Do沒有Check & Action,教會一樣不會有進步的。

 
附件:
作者來自/114.43.71.59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留言     回留言版